農業是D1產業,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。改革開放以來,隨著經濟社會發展,特別是工業化、城鎮化步伐加快,在耕地數量減少趨勢難以逆轉的同時,耕地質量問題日漸凸顯。耕地土壤退化面積大、污染面積大、有機質含量低、土壤地力低等問題尤為突出。作為民生根本的農業,如何才能以生態農業、循環農業發展戰略為契機,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、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突出位置,探索農業初心,推動現代化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本期做客《信用華夏》的嘉賓就是一位恒信循環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企業的創業成功者。
“一個人把自己的‘一生’都奉獻給了祖國大地奉獻給了農業,他怎么能不成功呢?”他本著探索農業的初心,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,成果留在農民家,他習慣了在逆境中成長。2013年,鄭喜芝投身于循環農業,任職董事長。
年過天命之年,鄭喜芝為追尋人生的意義,入行農業生產,立足于循環農業關鍵環節,積極響應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政策,公司自創辦以來投入大量資金及科研人員,潛心搞科研,踏實做生產,事業終見起色。
在《信用華夏》節目錄制現場,主持人董倩在了解到鄭喜芝曾經的從業經歷,也頗為感興趣的問道:創業初期,為什么在明知發展循環農業收購廢棄物成本高,農業技術研發落后,政府資金投入有限,支持力度不夠的情況下,還要堅持循環農業有機肥的研究?
鄭喜芝坦言,創業初期,迫切的想為中國農業發展做出點什么,高技農藝師出身的他,雖然從事過農業研究,但還是低估了生產研究的難度。歷時三年的科研,項目人員在專家的指導下,借鑒日本、臺灣等國內外應用成果和先進經驗,在土壤修復、新型肥料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。企業初見效益。
萬事開頭難,發展循環農業也是一樣,然而循環農業的Z大價值也在于科技。對于鄭喜芝而言,發展循環農業初期Z大的收獲是獲得了發展循環農業的秘訣,只有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,產品才能真正的對改善農業生產環境,提高農產品品質,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等作出深遠的戰略性意義。科研需要不斷突破、創新才能走得更遠。傳統的肥料不能滿足于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。所以,鄭喜芝為積極響應國家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發展戰略,在企業完成相關技術部門審批后,擁有一定的行業及生產經驗后,鄭喜芝開始自建廠房,于2014年10月,壽光菌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廠車間建設完畢,自此鄭喜芝終于擁有了一家設施齊全的正規廠區。
在隨后的幾年里,鄭喜芝帶領研發團隊經過不懈努力,陸續完成了有機肥料登記,環評審批,及農業部生物有機肥、復合微生物肥料、微生物菌劑登記等銷售市場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擴展。
如今,壽光菌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,還負責生產銷售有機肥料、生物有機肥、復合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劑、土壤調理劑、EM原液等產品,以優質的綠色產品推動現代化農業可持續化發展之路的步伐,推動循環農業發展。讓客戶在整個農業生產中做到綠色循環,在使用過程中更加放心。
在錄制Z后,鄭喜芝表示,經過多年研究及生產研究,他終于找到人生的意義所在,就是發展綠色循環有機肥料。加快循環農業發展,為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。
轉自鳳凰網山東http://sd.ifeng.com/a/20180531/6621143_0.shtml